各县(市、区)委组织部、科技局、各团县(市、区)委,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组织部、科技局、团工委,盐南高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、科技局、团委,各高(职、技)校,市各有关单位:
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,大力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来盐创新创业,不断提升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水平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经研究,决定举办第六届盐城市创新创业大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大赛主题
潮奔黄海 才到盐城
二、大赛时间
2025年5月—11月
三、组织形式
分为产业赛、青春赛和专场赛三个类别进行比赛。
(一)产业赛
分为人才团队组、初创企业组、成长企业组三个组别进行比赛。
1.人才团队组参赛条件
有意到我市创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,团队负责人一般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(海外知名高校留学归国人才学历可放宽到本科),同时符合下列条件:
(1)创业人才应有较强创业愿望,拥有与创业领域产品、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,且无知识产权纠纷;
(2)创业项目应重点围绕我市“5+2”战略性新兴产业、“3+X”未来产业及23条重点产业链,市场发展前景较好,能产生预期经济效益;
(3)创业项目赛后6个月内在盐城创办企业,参赛者应为创办企业主要负责人;
(4)有创业经验或相关工作经历的优先支持。
2.企业组参赛条件
(1)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,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,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、制造、服务等业务;
(2)企业经营规范、社会信誉良好、无不良记录,且为非上市企业;
(3)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亿元人民币,企业工商注册地址在盐城市内;
(4)企业组分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。工商注册日期在2024年1月1日(含)之后的企业参加初创企业组比赛,其他企业参加成长企业组比赛。
已经获得往届市创新创业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的人才团队不再参加人才团队组比赛,企业组技术创新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不再参加本届大赛。
(二)青春赛
分为新能源组和高校组进行比赛。
1.新能源组参赛条件
(1)年龄在45周岁(含)以下〔1980年1月1日(含)以后出生〕的中国公民;
(2)团队参赛项目,总人数不多于5人;
(3)未登记注册的项目、5年内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项目及创新类技术均可参赛;已登记注册的参赛项目,注册时间须在2020年1月1日(含)以后;
(4)参赛项目须符合以下要求:
①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;
②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;
③有较大投资价值的产品、技术或商业模式,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。
2.高校组参赛条件
(1)参赛团队成员应是驻盐高(职、技)校在校师生;
(2)个人参赛的,申报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(含),已注册企业的,第一申报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,且持有该企业股份;
(3)未注册企业的,第一申报人须为产品开发、项目设计主要负责人,与相关证书或证明一致;
(4)由2人及以上团队参赛的,团队总人数不多于5人(含),且团队中30周岁(含)以下的人数比例不低于50%,年龄划分以2025年4月1日为界。
(三)专场赛
分为境外专场赛和国内专场赛,参赛要求另行制定。
四、实施步骤
大赛的实施分注册报名、初赛(青春赛半决赛)、复赛(青春赛决赛)和总决赛4个阶段进行,专场赛单独组织,最后与产业赛、青春赛一同进入总决赛。
第六届盐城市创新创业大赛比赛流程图
(一)注册报名
参加产业赛、青春赛(高校组)、专场赛的人才团队和企业登录大赛官网(网址:https://baoming.jscyds.cn/yc/sign/signIn)注册报名,并按要求完整、准确、真实地填报参赛相关信息。报名截止后,对照参赛条件,对报名注册的参赛人才团队和企业进行审核和资格确认。报名截止时间:6月15日。
参加青春赛(新能源组)的参赛团队可通过“苏青合伙人”微信小程序进行报名,也可通过登录“江苏共青团”微信公众号,进入“苏青U+”平台首页,点击“苏青合伙人”链接,在“2025年江苏‘创青春’重点产业链大赛”窗口录入项目报名信息。报名截止时间:6月20日。
(二)初赛(青春赛半决赛)
产业赛初赛由各县(市、区)委组织部、科技局共同组织,包括现场比赛、审核及推荐等环节,初赛进入市复赛项目数另行通知。青春赛(新能源组)由团市委组织开展,高校组半决赛由各高(职、技)校在市科技局指导下组织开展。
完成时间:6月30日前。
(三)复赛(青春赛决赛)
1.赛事组织。产业赛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/新能源汽车及节能环保等产业进行比赛。青春赛(新能源组)决赛由团市委组织开展,高校组决赛由市科技局联合盐城工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、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组织开展。
2.评审程序。以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,比赛现场全程录像,分自我展示、专家提问、评委打分三个环节,根据答辩评审情况确定每个参赛项目得分。
3.总决赛晋级名额。根据复赛比赛得分确定,产业赛人才团队组、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各18个名额,其中每个行业赛前3名晋级,参赛项目数较多的3个行业各增加1个晋级名额。根据青春赛决赛得分,新能源组确定一、二、三等奖,前4名晋级;高校组确定一、二、三等奖和优秀奖,第1名晋级。
完成时间:7月上旬。
(四)专场赛
1.境外专场赛。一是韩国专场赛,由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具体承办;二是德国专场赛,由亭湖区具体承办。比赛方案和奖励办法另行制订,每场前4名晋级市总决赛。
2.国内专场赛。聚焦我市“5+2”战略性新兴产业、“3+X”未来产业及23条重点产业链,在国内相关城市举办专场选拔比赛,由相关板块(园区)联动离岸科创中心举办,其他板块配合做好参赛项目推送工作。比赛方案和奖励办法另行制订,每场前2名晋级市总决赛。
完成时间:6月—10月。
(五)总决赛
总决赛以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,比赛现场全程录像。由评审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评审,确定每个参赛项目得分。比赛分人才团队组、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依次进行,根据比赛得分,每个组分别产生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和优秀奖。
完成时间:10月—11月。
五、奖项设置
(一)青春赛决赛
新能源组设置一等奖2个、二等奖3个、三等奖4个,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的分别奖励2万元、1万元、0.5万元;高校组设置一等奖1个、二等奖3个、三等奖5个,其余为优秀奖,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的分别奖励1万元、0.5万元、0.2万元。
(二)总决赛
人才团队组、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共设置奖项79个,其中:人才团队组设一等奖2个、二等奖5个、三等奖10个、优秀奖20个;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各设一等奖1个、二等奖3个、三等奖5个、优秀奖12个。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的分别奖励5万元、3万元、1万元。
对来盐参加市复赛和总决赛的盐城市外人才团队,大赛主办方为每个省外团队提供1位参赛选手2000元的交通补助,为每个省内、盐城市外团队提供1位参赛选手1000元的交通补助,并免费提供赛事期间的食宿。
六、配套政策
(一)落户资助。获得总决赛一、二、三等奖且落户我市创业的人才团队,符合盐城市“黄海明珠人才计划”领军人才条件的,分别给予500-3000万元、100-500万元、50-100万元资助。对总决赛一、二等奖且落地实施的项目,在市科技计划项目中择优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。联合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对大赛获奖落地项目试点“拨投结合”模式,给予最高3000万元支持。
(二)融资扶持。获奖人才团队在我市注册成立企业,需要申请融资、贷款的,由盐城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给予最高5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,并优先推荐担保机构。符合“黄海明珠人才计划”领军人才拨投联动条件的,根据投资额给予单个项目最高4000万元支持。获奖企业可优先给予最高3000万元额度的“苏科贷”资金支持。
(三)培育孵化。获奖人才团队和初创企业,优先推荐入驻孵化器、众创空间、留创园,3年内免费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研发场所和足够面积的创业场所,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。
(四)服务保障。入选“黄海明珠人才计划”领军人才的,由所在县(市、区)安排人才公寓,并在住房保障、医疗保健、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相关配套服务。
(五)大赛推荐。获奖项目优先推荐参加中国江苏人才创新创业大赛、“创业江苏”科技创业大赛和“创青春”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。
七、组织机构
大赛由中共盐城市委组织部、盐城市科学技术局、共青团盐城市委员会共同主办,由盐城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、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盐城分中心具体承办,各县(市、区)委组织部、科技局、共青团县(市、区)委员会,省级以上高新区、驻盐高(职、技)校、盐城工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、盐城师范学院大学科技园和市科创伙伴单位协办。
联系方式:市科技局 叶 红,0515-81888909;
韦 君,0515-68083600;
市委组织部 付泽裕,0515-86661817;
团市委 项 鑫,0515-86662210。
以上通知,希遵照执行。
中共盐城市委组织部 盐城市科学技术局
共青团盐城市委员会
2025年5月19日